幼兒園教學論文范文
導語: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有序的教學,這種有序不但會帶給孩子安全感,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周圍的事物,培養孩子清晰的思路,為他日后做事情講條理打好基礎,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幼兒園教學論文范文,歡迎閱讀。
【摘要】幼兒期是幼兒接觸世界和認識世界的初步階段,同時也是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、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,因此幼兒教育至關重要。基于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特點,在當前幼兒教育開展過程中,需要教育與保育相結合,從生活中強化幼兒教育,并在教育中完善幼兒的生活習慣,以此來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。
【關鍵詞】幼兒教育生活化意義實踐策略
一、幼兒教育生活化開展的意義
在幼兒發展階段,幼兒教育生活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,在實際幼兒教育中,通過與幼兒的個性和特點相結合,增強教育內容的趣味性,以此來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幼兒基于自身的特點,缺乏自制力、貪玩,具有較強的好奇心,因此在幼兒教育中,幼兒老師要有效的結合幼兒日常活動,利用生活中事物的豐富多彩及行為的有趣性來激發幼兒的興趣,使幼兒在積極參與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。在實際幼兒教育中,教師需要重視幼兒興趣的培養,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育情境,并積極收集相關資料,創新教學理念,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。可以說通過開展幼兒教育生活化,不僅有利于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,而且對幼兒的.全面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二、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踐策略
(一)在幼兒教學中融入生活實際
在實際幼兒課堂教學中,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實際的融入,通過增加生活內容來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,同時也能夠有效的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。例如在實踐教學中,由于幼兒較小,在實際生活中并不要求幼兒一定要學會勞動或是做家務事。因此在教學情境設置上,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一把倒了的椅子、角落中散落一些碎紙處,然后讓學生找出教室中與平常不同之處。這樣大部分孩子都能夠指出椅子倒了,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,“生活中看到椅子倒了是繞道過去還是勇敢的走過去扶起來呢?在自己力量無法扶起椅子的情況怎么辦呢?”這時學生多數都會表示要扶起椅子,自己扶不動的情況會請長輩幫幫忙。這個問題處理完后,教師可以帶著孩子們看向教室角落里的碎紙處,并親自示范如將碎紙片掃起來丟進垃圾桶。這整個教學情境過程中,幼兒增強了勞動意識,對幼兒學習和實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(二)日常生活中滲透對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
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踐,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對幼兒生活能力的鍛煉。如在幼兒午睡結束后,帶領孩子們疊被子,從前期的能夠平鋪好被子,到學會對折,再最后能夠疊好被子,循序漸進的進行,使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疊被子的學習過程,鍛煉孩子的動手習慣。在疊被子過程中,教師要多對孩子進行鼓勵,并細心做好示范。這樣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自己動手,并重視幼兒自理能力鍛煉的不斷滲透,可以在幼兒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,能夠培養能力,增強其獨立性。
(三)要重視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,將幼兒教育進行延伸
在整個幼兒階段,可以說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。幼兒時期具有特殊性,孩子沒有獨立意識,對于父母過于依賴。因此在幼兒教育開展過程中,教師需要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和交流,并基于共同的教學理念下來共同制定具體的教學模式,實現幼兒教育生活化,使教育與生活能夠有效融合。如在實踐教學中,在教幼兒前后左右時,可以通過興趣左右手游戲來使幼兒進行判斷左右的練習。同時在課后教師還要與家長進行聯系,使家長在幼兒回家后繼續與孩子進行舉起左右手游戲,以此來對幼兒在課堂上所學知識進行鞏固,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左右。這樣教師與家長之間教育的有效銜接,不僅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,增強其思維能力,而且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意識和認知意識的完善。
三、結束語
在當前幼兒教育中也要重視素質教育的開展,通過實施幼兒教育生活化,以此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。而且在實踐教學中,教師將一些生活實際在課堂中進行不斷滲透,可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、學習和行為等習慣,有效的將幼兒教育向生活中進行延伸,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,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。
參考文獻:
[1]史春梅.關于幼兒生活教學的價值取向的分析[J].啟迪與智慧(教育),2017(02).
[2]王莉.關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思考[J].陜西教育學院學報,2011(04).
[3]邵冰青.幼兒生活化課程的研究[J].成才之路,2017(06).
【幼兒園教學論文范文】相關文章:
6.教師教學論文范文
7.幼兒園教學論文